山东高考综合改革政策问答
文章来源:邹平县教育局   发布日期:2018-05-09   点击量:
关于高考综合改革几个问题山东省教育厅负责人答记者问
        3月27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和解读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省教育厅同时印发了《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政策30问》和《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试点高中学生40问》,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试点方案发布后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对试点方案给予了赞许。为进一步解读相关政策,省教育厅负责人解答了相关热点问题。
1.在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按“专业(类)+学校”方式实行平行志愿,将来的专业平行与我省现在夏季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平行志愿有什么不同?
  高考综合改革后,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由“学校+专业”变为“专业(类)+学校”。主要有三方面的不同:
  一是志愿设置形式不同。目前的志愿是由一个学校加若干专业组成的,考生填报志愿时,首先选择学校,然后再从选报的学校中选择专业。改革后,志愿由一个专业(类)加一个学校组成,学校的招生专业(类)被分成若干个志愿单位,考生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兴趣来确定填报的志愿,尊重了考生的专业选择权。
  二是志愿设置数量不同。与其他大多数省份相比,我省考生数量和招生高校数量较多,改革后一个专业(类)加一个学校就是一个投档单位,因此志愿设置的数量将相应增加。
  三是投档线不同。“学校+专业”模式下,以学校为投档单位,每一个学校只有一条投档线。而改革后,投档直接投到专业上,同一学校内会出现不同专业(类)的多条投档线,各专业(类)之间的投档线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2.根据《方案》从2020年起,等级考试安排在语数外结束之后进行,这是否意味着高考科目将增加到6门,高考时间将由现在的两天增加到四天?将等级考试科目放在语数外之后考试是基于什么考虑?
  2020年起,我省夏季高考统一考试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按国家统一考试安排进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在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结束后进行,等级考试科目共有6门(每名学生选择其中3门参加考试),计划在6月9日-10日完成。
  这种考试办法保持了现行高考考试模式,其优点在于:
  一是避免等级考试时间前置带来的扰乱高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问题,利于高中学校合理安排教师教学任务,充分合理配置学校教育资源。
  二是避免学生提前进入临考状态产生焦虑情绪,同时避免学生因高三下学期只剩国家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集中备考而导致的学习疲倦。
  三是这种时间安排更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执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
  3.有人担心在学生选考科目时,会出现选择物理科目人数减少的情况。我省如何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我省《方案》在试点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选考物理考生人数下降问题:
  一是目前的制度设计可以防止对物理学科的投机性放弃。2018年初,教育部出台《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引》的出台,符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考生如果想修读有物理要求的专业,就必须选考物理,无法通过回避物理的方式实现,这有助于引导高中学生正确选择选考科目。
  二是理工类专业招生计划多,考生报考该类专业录取机会多。根据《指引》规定,大多数理工类专业都把物理确定为必选科目。理工类专业是支撑我们国家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性专业,国家需求量大,招生计划多,录取机会多,就业前景好。考生选考物理科目,有助于考生在高考中选择到自己理想的专业。
  三是加强对学生的选科指导,引导学生理性科学选科。本轮改革试点,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的权力。高中要做好对学生的选科指导工作,引导学生理性选考,遵从自己的内心愿望,按照兴趣、爱好、志向,合理确定选考科目,坚决放弃功利化选科行为。
  我省在试点过程中,经过制度引领和理性引导后,如果仍然出现物理选考人数严重下降问题,不能够满足高校人才选拔需要,将借鉴其他省市相关做法,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
  4.山东省实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之后,学生自主选择的三门等级考试科目,将按等级分计入高考总成绩,其规则和优点是什么?
  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的计分规则为: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区间。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区间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区间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我省等级计分办法的优点是:
  一是能够较好解决学科之间分数不等值、学生选考科目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参加高校招生录取的问题。夏季高考实行3+3选考模式,每个学生等级考试选考的科目不同,由于不同科目存在试题命制的内容、形式、难度、考查角度等差异,如果以原始分呈现考试成绩,会带来学科间不公平问题;等级呈现方式则使得不同学科考生因等级划分而保持了成绩相对均衡,学科间试题难易差异等不公平因素可以被较好消除,使得不同科目之间成绩可以相加。
  二是等级区间比例依据山东考生的实际状况划定。以山东省历年高考成绩大数据为基础,经过严谨科学测算,确定了8个等级区间所占比例。这样进行比例划分,符合山东考生的实际整体状况,能够较好地体现山东考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确保等级区间制定的科学性。
  三是能够保持考生成绩排名顺序不变。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决定考生录取状况的是考生成绩相对排名。考生成绩依据等比例转换法则转换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能够保持每门等级考试科目内考生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确保了考生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
  四是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考生的成绩区分度。山东是高考大省,考生基数大,增加考生间的成绩区分度,即是满足录取的需要,也是促进公平的需要。我省的等级计分方式,能够实现考生成绩分布在尽可能多的分数点,大大增加了考生成绩区分度,满足了高校人才选拔的需要,确保了我省考生在招生录取中利益的最大化。
  5.在《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明确夏季高考以普通本科招生为主,春季高考以高职(专科)招生为主。这是否意味着未来高职(专科)学校的招生计划多数会向春季高考中倾斜?
  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明确,2020年后夏季高考以本科招生为主,春季高考以专科招生为主。这种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确立后,要求我省高职(专科)招生计划安排逐步向春季高考倾斜,高职(专科)招生计划的安排将逐步调整为以春季高考为主。
  6.我省是全国第二批高考综合改试点省份,2020年起,我省高考试卷是否将由我省独立命题?上海、浙江这几年的高考试卷,对我省的考生有没有参考价值?
  2020年起,全国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试题由全国统一命制,等级考科目试题由我省独立命制。
  根据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我省的等级考试题命制依据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实际,其试题与浙江、上海试题在试卷结构、内容要求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7.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各高校要制定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请问选科要求何时公布?
  目前,教育部正指导全国高校填报2020年各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经过一定审核程序后,预计于4-5月份面向社会公布。
  8.合格考不合格可否参加高考?合格考如果有一门不合格,选考时避开这一科,能不能参加最后的高考录取?实施新高考之后,社会考生如何参加高考?
  按照我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规定,学生所选等级考试科目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合格者不得作为等级考试科目。
  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参加夏季高考必须为高中段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合格考任何一门不合格,都无法具备上述资格,所以考生必须将所有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科目达到合格后,才能参加高考录取。
  根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我省2017级学生等级考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6月份夏季高考(统一高考)后进行,符合夏季高考报名条件的社会人员参加等级考试,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同时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等级考试只提供1次考试机会。等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9.2020年后,我省夏季高考会设置多少个志愿?
  实行“专业(类)+学校”模式后,投档单位数量将大幅增加,我省将相应增加考生的志愿数量,具体数量需参考以下因素:
  一是在山东招生的学校与专业(类)数量。目前有大约1700所高校在山东招生,其中本科高校1084所,招生高校的数量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高校选科要求确定后,如果在山东招生的专业或专业(类)比较多,那么下一步志愿设置数量会相应增多。
  二是目前我省志愿填报的数量。现在我省本科普通批考生可填报12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下填报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考生可填报的明确的专业志愿就有72个,如果填报了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则相当于填报了学校的全部专业,因此将来的志愿应该多于目前的志愿填报数量。
  三是借鉴试点省份的经验。上海、浙江在试点中都适当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数量,我们将借鉴先行试点省份的经验,同时也充分考虑山东的实际情况确定志愿数量。
 
媒体记者问题解答
  1.我省普通高中实行选课走班教学,理论上有20种科目组合,若学生选课不均,某科目只有几个人选,如何应对?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专业选科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学校会根据学生选科的人数,均衡编制学科教学班。各科目选课人数不均衡,可能有的科目组合的教学班多,有的科目组合的教学班少,但不会出现只有几个学生选择某一科目而无法组班的现象。
  2.不同学校学生对不同科目的选择如果出现失衡,导致A学校学生选择历史的很少,而B学校选择历史的多,出现A学校历史老师闲置,而B学校历史老师缺乏怎么办?
  不同学校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的选择人数肯定不会完全一致,甚至出现选科人数与学科教师不匹配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省教育厅将指导各地全面实施“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坚持“退一补一、有编即补”,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为增加高中教师总量,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省教育厅将加大工作指导力度,组织高中学校在高校选科方案公布后,组织高一学生开展模拟选课,根据选课模拟结果做好选课走班所需教师、设备、教室等条件的测算和准备工作。
  3.如何规避学校给学生规定选科要求情况的发生?
  等级考试科目选择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自主确定,严禁学校限制学生对等级考试科目学习的自主选择。我厅将指导各地畅通监督渠道,对出现的限制学生自主选择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4.2020年以后,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考生是否可以继续兼报?根据今年我省高职院校综合评价招生试点政策,考生被录取就不能再参加春、夏高考,未来是否也是这样?制定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020年以后,考生仍可以兼报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
  我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中,一直规定“凡被试点院校单独招生录取的考生(含运动专长考生和退役士兵考生)不再参加春季、夏季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及录取”。今年开始试点的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也规定“凡被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春季、夏季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及录取”,这两项政策规定是一致的。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规定,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首先,国家推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目的是为不同类型学生提供不同的升学通道,利于一部分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选拔方式,尽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同时也有助于减轻高考的备考负担。
  其次,有利于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我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和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计划较多(2018年两类招生计划共计5.7万人),占高职(专科)院校的录取比例较高。如果允许被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和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学生参加春季、夏季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将会造成我省招生计划的大量浪费,并严重影响正常的招生秩序。
  5.为什么等级考试科目的原始成绩要进行分数转换才能计入高考总分,这种转换有何好处?请举例说明。
  我省之所以要对学生等级考试科目的原始成绩进行转换才能计入高考总分,因为每个学生参加高考录取的3门等级考试科目是不同的,各个科目的考试成绩不能直接相加,必须进行相应的等级转换后才能进行相加。
  我省等级考试科目进行等级转换,一是能够较好解决学科之间分数不等值、学生选考科目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参加高校招生录取的问题;二是等级区间比例依据山东考生的实际状况划定,具有科学依据;三是能够保持考生成绩排名顺序不变(排除四舍五入因素),确保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四是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考生的成绩区分度,满足高校人才选拔需要,确保我省考生在招生录取中利益最大化。
  具体计分办法,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王红同学考了63分,经统计王红所在成绩区间是C+级。C+级原始成绩的最高分为69分,最低分为58分,转换等级成绩后,C+级分数区间为61-70分。那么,王红转换后的等级成绩为65分。具体计算公式为:假设王红转换后的等级成绩为x,(69-63)÷(63-58)=(70-x)÷(x-61),计算出来x=65.09≈65(四舍五入取整数)。
  6.试点方案中提到春季高考2020年起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展综合评价招生,这里的“综合评价招生”与今年在12所院校试点的“综合评价招生”有何关系?
  我省《方案》规定,自2020年起,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实施范围为学校定位明确、招生管理规范、行业特色鲜明且社会急需的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和本科高校的专科专业。为做好这项工作,2018年起,我们列了少量招生计划,在部分高校启动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试点,招生对象为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学校为主进行高校考核,考核方式为对考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素质测试或面试,旨在为2020年顺利实施综合评价招生积累经验。2020年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将对考生进行职业适应性测试。
  7.由于实行“高校选科”、“学生选考”,2020年我省高校招生实行“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方式,会不会出现优势特长考生扎堆填报的情况?会否出现调剂落空?
  改革后夏季高考实行“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方式,尊重了学生的意愿,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选择本人感兴趣的或擅长的学科作为等级考科目,这样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真正做到了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另外,学生的兴趣特长也是不一样的,各选考科目都会有感兴趣的学生选择,特别是学生的选考科目组合打破了过去文理两种组合,理论上有20种组合,不仅不会出现某个学科明显的扎堆现象,相对于过去文理两种组合,学生的学科选择反而会更加多样化。
  按 “专业(类)+学校”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如果考生填报志愿合理,不会出现高分落榜的现象。考虑到学生的专业选择权等问题,改革后不再进行调剂录取,会对学校的缺额计划安排征集,未录取学生仍有参加征集志愿录取的机会。
  8.我省实行夏季春季本专科分类招生,如果夏季高考发挥失常,还有机会上专科吗?
  改革后,我省夏季高考招生以本科为主,同时也安排一定的专科计划。参加夏季高考失常的学生,仍有参加专科招生录取的机会,但专科招生计划数量将会逐步减少。对考生来说,要根据自身学习水平、素质能力和爱好特长,在我省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框架内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通道。
 
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30问
  1.为什么实施新一轮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社会极其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高考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近年来,我省一直持续推进高考改革,特别是与高中课程改革相适应,在科目设置、考试模式、招生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国家选才、有利于社会公平、有利于人力资源强省建设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
  总体看来,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其权威性、公平性得到了社会认可,但在改革逐步推进的同时,高考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唯分数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异化了考试价值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试模式单一忽视了学生个性和能力差异,影响了多样化人才选拔;学生素质发展信息获取与分析渠道不畅,影响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公信度;考试、招生、培养的良性互动不足,影响了考试的正面评价和对教育的导向功能等。
  因此,实施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2.这次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人才培养和选拔规律,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整体实施,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
  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立德为本、公平公正、综合多元、统筹协调。其中:
  立德为本是指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公平公正是指加强宏观调控,改革体制机制,完善标准,规范程序,继续推行“阳光招生”,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综合多元是指注重人才评价的综合性和多元性,满足科学选拔人才和招生录取多样化的需要,综合推进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录取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
  统筹协调是指统筹规划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协同推进考试、招生、录取等环节配套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3.《方案》是如何产生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2014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一步对高考改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确定上海、浙江为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国务院《实施意见》出台后,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进行全面部署。省教育厅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组织专门力量,认真开展调研,召开系列座谈会,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专家,市县教育局长,招考机构负责人以及本专科高校、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等各方面意见,在充分借鉴上海、浙江先行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懈攻关,制定完成了《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经中央深改办同意并由教育部批复备案后,正式印发执行。
  《方案》制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的高考招生制度,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人力资源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4.这次改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这次改革是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设计,是一次综合、系统、全面的改革,主要包括4方面内容:
  一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包括改革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组织、考试对象、考试时间、成绩呈现等。
  二是建立并规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强化评价信息使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完善评价内容、严格评价程序、强化评价结果运用等。
  三是深化夏季高考改革。增加考试的选择性,提高人才选拔水平。包括确定了统一考试招生、自主招生、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等。
  四是深化春季高考改革。推行分类考试招生,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包括确定了统一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高职(专科)院校综合评价招生等。
  5.本次改革确立的高等教育阶段考试招生基本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国务院《实施意见》中确立了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要求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在本次改革《方案》中,我省按照国务院部署,确立了以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为主要形式的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春季高考以高职(专科)招生为主,主要为高职(专科)院校和部分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选拔学生,包括统一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和高职(专科)院校综合评价招生等形式。优化春季高考“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模式,完善高职(专科)院校招生多元录取机制。
  夏季高考以普通本科招生为主,主要为本科高校选拔学生,包括统一考试招生(即全国统一高考)、自主招生和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等形式。调整夏季高考命题内容和方式,深化夏季高考科目改革,改革夏季高考招生录取机制。
  6.本次高考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会不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本次改革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突出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强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使用,其主要目的,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现象,全面提高综合素养。二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计入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扬长避短自主选择。三是促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引领高中强化学科课程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四是促进高校科学选才。高校可以针对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合理设置招生录取科目要求,达到科学选拔人才的目的。
  完善和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可以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是可以减轻考生的成绩压力。合格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的方式呈现,合格标准为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学生考试合格即可。二是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每门课程学完即可以参加合格考试,称之为“一门一清”,同时,给予学生多次考试的机会,可以有效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考试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三是可以缓解学生的厌学压力。计入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高校招生要求自主选择,赋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学生可以扬长避短,减压聚力,发挥优势,展示个性。
  7.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的区别是什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与等级考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考试目的。合格考试是标准参照考试,目的是检查全体高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可以称为“强化基础”;等级考试是常模参照考试,目的则是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凸显不同高中生在学业修习上的学科特长,可以称为“突出个性”。
  二是考试科目。合格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
  三是考试范围。合格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考试内容较少,试题难度相对较小;等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考试内容较多,试题难度也相对较大。
  四是成绩呈现。合格考试科目成绩呈现方式为“合格”和“不合格”,成绩达到60分即为合格;等级考试科目成绩依据等级转换规则转换后计入考生总成绩。
  五是成绩使用。合格考试成绩是学生高中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春季高考高职(专科)录取的主要依据;等级考试成绩计入夏季高考招生录取总成绩。
  六是考试时间和考试机会。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高中生在校期间有多次考试机会,但参加考试的时间不得早于高一下学期末;等级考试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6月份夏季高考(统一高考)后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只有1次考试机会,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8.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的计分规则是怎样的?怎样保证等级赋分的公平?
  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的计分规则为: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我省等级计分办法的优点是:
  一是能够较好解决学科之间分数不等值、学生选考科目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参加高校招生录取的问题。夏季高考实行3+3选考模式,每个学生等级考试选考的科目不同,由于不同科目存在试题命制的内容、形式、难度、考查角度等差异,如果以原始分呈现考试成绩,会带来学科间不公平问题;等级呈现方式则使得不同学科考生因等级划分而保持了成绩相对均衡,学科间试题难易差异等不公平因素可以被较好消除,使得不同科目之间成绩可以相加。
  二是等级区间比例依据山东考生的实际状况划定。以山东省历年高考成绩大数据为基础,经过严谨科学测算,确定了8个等级区间所占比例。这样进行比例划分,符合山东考生的实际整体状况,能够较好地体现山东考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确保等级区间制定的科学性。
  三是能够保持考生成绩排名顺序不变。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决定考生录取状况的是考生成绩相对排名。考生成绩依据等比例转换法则转换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能够保持每门等级考试科目内考生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确保了考生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
  四是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考生的成绩区分度。山东是高考大省,考生基数大,增加考生间的成绩区分度,即是满足录取的需要,也是促进公平的需要。我省的等级计分方式,能够实现考生成绩分布在尽可能多的分数点,大大增加了考生成绩区分度,满足了高校人才选拔的需要,确保了我省考生在招生录取中利益的最大化。
  9.实施“6选3”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制度,给高中带来了怎样的挑战?
  实施“6选3”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制度(以下简称“‘6选3’制度”),既是本次改革的亮点,也是改革的难点。这一改革必将带来高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变革,高中既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是办学条件。“6选3”制度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对学校提供更加优质的学科教学和更加完善的办学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每位学生的选择不同,不同学年选修不同学科的学生数量也会不同,与之相匹配的学校课程设置、教室安排、师资配备、实验条件等也将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维持各种办学条件的动态均衡将成为学校首先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高中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需要为目标,加强校舍、设施配备和师资队伍建设。
  二是师资队伍。“6选3”制度下,高中教师将面临三方面挑战:首先,由于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每人一张课程表的时代将会到来,过去行政统一编配教师的模式将因学生选课而打破;其次,由于学科之间选修学生数量的差异,不同学校间或同一所学校内,可能产生教师的结构性缺编或富余;再次,学生对不同学科的选择关乎其切身利益,学生、家长对优质教师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同学科教师之间专业素质的差异将被放大,会为教师带来身心压力。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高中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整体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素质,合理调整校内教师资源,力争做到人尽其才;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区域校际师资交流互动,支持高中购买特色课程资源和课程服务;最后,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关注学校师资队伍状况,及时给予合理补充与调配,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三是课程实施。高中要为千差万别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学习机会,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展现和发展。一方面,学校要基于学生的共性发展与基础发展,提供必修的基础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需求,提供选修课程,促进其个性发展。“6选3”制度的实施,能够引导高中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使选课走班教学真正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育人质量全面提升。
  四是学校管理。“6选3”制度的实施,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将成为学校教学运行的常态。高中要认真解决好选课走班组织、师资配备、场地和课时安排、教学评价和管理等问题。
  五是外部影响。新高考呼唤高中加快转变教育理念,推动内涵发展、科学发展。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改革力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让全体学生茁壮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理清办学思路,从管理、课程、师资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改革,促进学校全面转型、深度转型,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
  10.《方案》为什么要建立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这次改革要求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作为学生升学的参考或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依据,是这次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制度设计:
  一是完善人才选拔标准的需要。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选拔人才,评价的标准更加客观、方式更加科学,有助于扭转单纯使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使人才选拔标准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实现知行统一。
  二是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评价导向上,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实现自我完善与成长进步;在评价功能上,能够发挥发展性评价作用,摒弃长期以来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三是适应高校人才选拔的需要。综合素质评价更加适合高校对人才的科学选拔,促进高校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有助于高校选拔到更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专业发展要求的学生,使高校的人才选拔工作更加科学、公平、公正。
  四是完善高考招生制度的需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的高考招生制度,过分看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忽视了学生的行为表现、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情况,具有很大局限性。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1.如何保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可信可靠和使用结果的客观公正?
  保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可信可靠和使用结果的客观公正,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评价档案。每所高中都要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将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发展水平如实记录下来。
  二是严格运作程序。按照“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的程序,常态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并接受监督。
  三是进行阳光公示。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学生负责对反映个人综合素质的活动和事实如实记录,教师负责审核把关。每个学期都对学生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标志性成果进行公示,做到阳光透明。
  四是开发统一平台。山东省教育厅开发建设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省级管理信息平台,用于全程、全时记录学生表现,确保信息记录科学、规范,并实现师生、社会对信息的公开监督。
  五是评价主体多元。按照“谁招生、谁评价”的原则,各招生高校提前公布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省教育厅统一向招生高校提供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招生高校负责对其进行评价使用,各负其责,科学使用。
  六是严查违规行为。依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对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严肃查处,一经查实,将取消考生当年高考录取资格,并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责任,违法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12.建立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测试结果有什么作用?
  《方案》明确要建立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试制度,这是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入学的新举措,其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这项制度的实施适应了人才多样化发展要求,是针对普通高中学生不同发展需求而采取的创新举措。二是这项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方向,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三是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是高职(专科)院校选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依据。四是这项制度的实施能够引领高中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普通高中学生报考春季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需要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由招生院校根据考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
  13.《方案》实施后夏季高考主要有哪些变化?
  《方案》实施后,夏季高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目与分值的变化。现行夏季高考的考试科目分为两类:语数外+理综(理化生)、语数外+文综(史地政),其中,语数外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文综或理综满分均为300分。2020年起,夏季高考实行“3+3”模式,前一个“3”是指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每科满分均为150分,其中外语进行2次考试;后一个“3”是指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考生可以在政史地理化生6科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等级考试,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二是命题方向和内容的变化。2020年起,夏季高考命题将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考查。
  三是取消文理分科。现行夏季高考将普通高中生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两类,数学试题也是文科理科不同。2020年起,夏季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学生将依据个人学习兴趣、学科优势和高校分专业选科要求选择确定等级考科目,学生的知识结构将变得更加多元;同时数学科目不再区分文理科,所有的考生将使用相同的数学试卷。
  四是招生录取模式的变化。现行夏季高考的招生录取模式是由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总成绩择优录取考生。2020年起,夏季高考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即:由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
  五是完善综合评价招生制度。2020年起,参加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综合成绩,由“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高校考核成绩(含笔试、面试等)+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等按比例形成,高校招生见分又见人,打破高校“一把尺子选才”的局限性,使更多学有专长的学生有机会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14.外语科目为什么采取听力和笔试分别考试的办法?考试时间是怎样安排的?考试成绩如何计算?
  外语科目考试分听力和笔试两次进行,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有利于维护考生利益。现行夏季高考时间在每年6月份,正值夏季,易发雷电等恶劣天气,影响考生的听力成绩。我省在新高考政策设计中,把听力拿出来单独考试,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的冬季进行,可以有效避免恶劣天气对考试的影响,同时提供2次听力考试机会,进一步保证了考试安全,维护了考生利益。
  二是有利于强化学生听说能力。听说能力是学生外语能力的重要体现,将听力考试单独进行,有利于促进高中加强听力教学,引导学生强化听力学习。我省将在条件成熟时,在听力考试的基础上增加机考口语测试,并加大听说成绩比重,进一步推动高中外语教学改革。
  考生外语高考的总成绩为2次听力考试的最高原始成绩与笔试考试的原始成绩之和。其中,听力考试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笔试安排在6月份国家统一高考期间进行。
  15.什么是“两依据、一参考”?高校如何根据“两依据、一参考”来录取新生?
  2020年起,我省夏季高考招生录取将建立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机制,这就是“两依据、一参考”。
  高校根据“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新生,需要对纳入高考录取的招生专业(类)的等级考试科目按规定提出要求,并提前2年向社会公布。同时,高校还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提出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
  高校招生录取时,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对考生综合素质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在考生分数相同时,作为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的依据。
  本科层次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高校在进行综合评价招生时,应依据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按一定比例赋予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
  16.“不分文理”是这次高考改革的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此次高考改革推出了“不分文理”的举措,目的是深化夏季高考改革,增加人才素质结构的多元性和考试方式的多样性,提高人才选拔水平,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不分文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自主选择3门等级考试科目,科目组合的选择权掌握在学生手中,打破了过去只有文科(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物理、化学、生物)两种选择的局面。
  17.我省《方案》在试点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避免选考物理考生人数下降问题?
  我省《方案》在试点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选考物理考生人数下降问题:
  一是目前的制度设计可以防止对物理学科的投机性放弃。2018年初,教育部出台《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引》的出台,符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考生如果想修读有物理要求的专业,就必须选考物理,无法通过回避物理的方式实现,这有助于引导高中学生正确选择选考科目。
  二是理工类专业招生计划多,考生报考该类专业录取机会多。根据《指引》规定,大多数理工类专业都把物理确定为必选科目。理工类专业是支撑我们国家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性专业,国家需求量大,招生计划多,录取机会多,就业前景好。考生选考物理科目,有助于考生在高考中选择到自己理想的专业。
  三是加强对学生的选科指导,引导学生理性科学选科。本轮改革试点,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的权力。高中要做好对学生的选科指导工作,引导学生理性选考,遵从自己的内心愿望,按照兴趣、爱好、志向,合理确定选考科目,坚决放弃功利化选科行为。
  我省在试点过程中,经过制度引领和理性引导后,如果仍然出现物理选考人数严重下降问题,不能够满足高校人才选拔需要,将借鉴其他省市相关做法,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
  18.《方案》要求高校提前2年向社会公布分专业(类)的招生选考科目要求,高校和考生应如何应对这种新的高考形势?
  《方案》要求高校按照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原则,提出等级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并提前2年向社会公布。面对新的高考形势,高校和考生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迎接新高考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的应对:一是进一步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细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明晰人才选拔标准。二是合理提出分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确定招生录取办法,建立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三是扎实开展学科专业建设,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质量监控机制,不断提升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考生的应对:一是加强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要从高中阶段甚至更早就开始,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二是关注自身的兴趣特长。尊重自身兴趣、爱好、特长,放弃功利化选择,积极寻找自身兴趣特长与职业规划的合理交汇点。三是做好日常学习积累。日常学习要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积累和记录。
  19.高校如何提出选科要求?高校提出选科要求的意义是什么?
  高校依据教育部《指引》,认真研究本校专业人才培养对高中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提出本校拟招生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并提前两年向社会公布。选考科目要求分为四种:一是高校专业培养与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某一选考科目关联度高的,应确定为“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二是高校专业培养与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多个选考科目关联度高的,应确定为“2-3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三是高校专业培养与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多个选考科目有一定关联度的,应确定为“2-3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四是高校专业培养对学生学科基础要求相对较宽的,可确定为“不提科目要求”。
  高校对学生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提出选考科目要求,是高考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是体现高校招生自主权的重要内容,是高中学生选课选考的重要依据,是促进学段间人才培养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对引导高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校特色办学、强化专业建设,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对接国家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0.“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与以往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做出这种改变?
  自2020年起,夏季高考采用“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这是本次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意味着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与以往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能够更好维护考生利益。在考生的选考科目与招生专业(类)相符的前提下,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理想自由选择志愿。考生既可以选择同一专业(类)下的不同高校,也可以选择不同专业(类)下的同一所高校,还可以选择不同专业(类)下的不同高校,但无论怎样选择,由于专业(类)在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专业选择权,有利于避免以往被调剂到不喜欢专业的遗憾,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能够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能够促使高中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取向和专业志向,打破唯分数论的怪圈,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
  三是能够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专业(类)+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有利于高校录取到具有明确专业志向的学生,但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能够强化相关领域人才培养。“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能够吸引更多考生选择自己擅长并心仪的专业,增加其学习动力,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国家相关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21.2017年起夏季高考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对高校和考生分别有什么影响?
  对高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本科一批高校的招生压力增大。原来分一本、二本两批次录取,通过行政手段人为将高校划分成了一本和二本两类,一本录取在前,二本录取在后,每个批次都有多次志愿征集机会,因此只要划入一本批次的高校,几乎都能录取到高于一本分数线的生源。但是实行同一批次录取后,一本高校失去了一本录取分数线的保护,那些办学质量相对不太优秀的学校,录取分数线可能会下跌,对其招生造成一定压力。
  二是本科二批高校的竞争机会增多。原来分一本、二本两批次录取,本科二批高校无论办学水平怎样,都只能录取到一本分数线下的考生(一本不服从调剂的考生除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后,分数线限制的天花板被打破,二本批次高校有机会凭借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录取到更高分数甚至超过本科一批分数线的考生,增加了学校的竞争力。
  三是有利于促进高校办学质量提升。一批二批合并录取,直观结果是高校录取分数线可能与以往不同,但深层次反映的却是高校办学实力的差异。合并录取后,将所有本科高校和专业置于公平的竞争平台下招生,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局面,有利于促进高校提升办学质量,增加招生竞争力。
  对考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考生选择性增加。实行同一批次录取,消除了原来一本二本填报范围的限制,考生志愿填报范围为所有本科高校和专业,一本分数线上的考生可以不用再碍于情面而“屈就”一本院校的不理想专业,二本分数线上的考生也有机会突破一本分数线“天花板”而选择到理想的学校和专业。
  22.《方案》对高校自主招生有哪些具体要求?
  自主招生旨在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2015年起,自主招生高校的学校考核安排在每年全国统一高考之后、高考成绩公布之前进行,录取安排在本科批次前。申请考生须向相关高校报名,按规定参加夏季高考,达到相应要求,并接受报考学校的考核。
  试点高校结合本校办学特点、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和形式,重点考查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高校要制定自主招生简章,规范并公开考核程序、招生办法和录取结果,探索完善科学、有效、简便的考核招生方式。高校自主招生对高考成绩的最低要求,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试点高校根据本校自主招生简章,由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考生的入选资格、所学专业及优惠分值。对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综合素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考生,经向社会公示后,可由试点高校提出破格录取申请,经山东省招生考试委员会核准后录取。
  23.2016年,我省启动实施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2020年后这项改革如何实施?
  实施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是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一大突破,2020年起,这项政策将继续实施,并进一步改革完善招生录取办法。
  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3+3+高校考核+综合评价”,第一个“3”是指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第二个“3”是指学生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高校考核”是指高校自主进行的笔试、面试等成绩,“综合评价”是指高校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进行评价的赋分(占考生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其中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
  与目前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办法相比,2020年起考生成绩构成中,增加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部分,凸显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
  24.本科高校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本科高校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最大的不同点体现在招生录取时分数使用方式的不同。
  自主招生的录取依据是“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优惠政策”,其中“优惠政策”是考生通过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后,高校同考生签订协议确定的优惠政策,一般情况下为降分录取优惠政策,特别优秀的考生经批准还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政策,如:达到特定录取分数线即可录取等。自主招生对各部分成绩占比没有明确规定。
  综合评价招生的录取依据是“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学校考核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其中“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学校考核成绩还可分为笔试成绩或面试成绩。
  25.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采取“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春季高考“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试模式,突出了对考生专业技能的考核,其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选拔的需要。职业教育人才选拔模式有其自身特点,要求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作为重点进行考核,有利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选拔。
  二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高考综合改革,倡导知识与技能并重,引领中职教育和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土壤。
  三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突出了考生的专业技能考核,考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操作训练,有利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转变,形成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
  四是高考招生录取模式改革的需要。我省探索实施的春季高考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改革“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模式,将使春季高考模式更加优化,并与夏季高考一起构成具有山东特色的高等教育分类招生制度体系。
  26.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两部分各涵盖了哪些考试科目?考试方式是怎样的?
  春季高考“文化素质”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3个科目,其中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80分,文化素质总分320分。“专业技能”考试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两部分,总分430分,其中专业知识满分为200分,技能测试满分为230分。高考总成绩750分。技能测试成绩根据专业类目性质,可使用分数表达或等级表达,如果使用等级表达,可分为A、B、C、D、E五个等级,分别计230分、190分、150分、110分、70分。
  “文化素质”的三个考试科目和“专业技能”中的专业知识考试均采用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每年5月份,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
  技能测试时间安排在上一年度7-12月份进行,可区别专业(学科)采取笔试或实际操作测试的方式,考生最多可参加2次测试,取最好成绩计入。专业技能考试按专业类别组织,强化测试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随机性。考生可根据自身专业优势、个性特长、能力倾向以及高校招生专业的要求,选择专业技能考试的专业类别。
  27.高职(专科)院校如何进行单独考试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
  单独考试招生。自2020年起,春季高考单独考试招生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实施范围为省内具备中职学生继续培养条件、技术技能含量高的高职(专科)院校和本科高校的专科专业。考生需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入学考试,入学考试包括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两部分,可由招生院校单独组织,也可由相同或相近类型招生院校联合组织。招生院校依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综合评价招生。高职(专科)院校综合评价招生,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学生,实施范围为学校定位明确、招生管理规范、行业特色鲜明且社会急需的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和本科高校的专科专业。考生需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招生院校依据考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28.促进高考公平是通过哪些政策体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省高考改革明确提出完善促进教育公平政策体系。促进高考公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高考报名政策。凡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当地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
  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国家重点高校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和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为农村贫困地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进入重点高校学习的机会,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升入重点高校的比例。实施高职(高专)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安排优秀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采取单列计划、单独录取方式,招收我省纳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比例,扩大招生规模,完善招生办法,严格招生区域范围,加强考生资格审核,形成保障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及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升学的长效机制。
  三是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自2015年开始,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其他加分项目全部取消。认真执行加分项目设定程序,严格高考加分资格的审核公示,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等行为,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
  四是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以教育部招生信息“十公开”和“30个不准”作为基本要求,确保考试招生组织实施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建立招生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考试招生中的违规行为,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加强督导和监督管理,强化社会监督,完善多渠道监督体系。
  29.高等学校如何完善录取管理监督机制?
  一是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强化招生录取过程监督,提高招生工作透明度,促进学校自觉形成维护招生秩序、确保公平公正、严防违规违纪的自律机制,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吸收专家、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参与考生的特长评估和专业适应性评估,聘请学生代表和社会监督员参与学校的考核监督和招生监督等。
  二是全面实行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于2014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开始实施,高校发出的录取通知书,除加盖高校校章外,还应有校长签名,由校长对录取结果负责。目的是建立高校招生责任制和问责制,保证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强化了校长作为法人代表及其领导下的招生部门的责任,避免问题推诿现象发生。
  三是实现招生信息全面公开。招生信息全面公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招生工作流程信息全面公开。包括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全面公开。(2)特殊类型考生信息全面公示。例如高校的自主招生、保送生、综合评价招生、高水平艺术团和运动队等考生的信息要及时准确进行公示。(3)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全面公开。强化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使信息的全面公开快速、便捷、准确,实现多渠道信息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考试录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行招生违规事项问责机制。
  30.如何进一步规范高校招生行为?
  一是严格高校招生计划管理,严禁无计划或擅自突破计划招生。二是严禁违规招收任何形式的预科生,严禁通过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方式进行欺骗性宣传和欺诈招生,严禁违规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三是制定山东省高校招生章程编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高校招生章程制定、审核和发布工作。四是加大招生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及时纠正违规行为。五是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高中学生40问
  1.我省什么时间开始新高考改革?
  根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继上海市、浙江省后,我省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自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即从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新机制。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还有北京市、天津市、海南省。
  2.新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是从2020年开始,我省夏季高考招生录取将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3.统一高考的科目及考试安排有何变化?
  自2020年起,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
  语文、数学科目考试于每年6月份按照国家统一高考时间进行。外语科目考试分听力和笔试两次进行,其中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取最高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笔试部分有1次考试机会,安排在6月份国家统一高考期间进行,取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考生的外语科目考试成绩由听力部分和笔试部分考试成绩相加组成。条件成熟时,增加口语测试并采用机考方式进行,外语科目考试适当增加听说部分成绩的比重。
  4.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哪些科目?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自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
  合格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14个科目。
  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条件成熟时,可纳入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专业招生对等级考试科目的要求,在上述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通俗地叫做“6选3”。学生所选等级考试科目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合格者不得作为等级考试科目。
  5.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时间有何规定?有几次机会?
  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每个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考试机会。
  2017级学生最早在高一下学期末开始参加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可从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5个学科中自主选择科目参加考试;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等4个学科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时间不得早于高二上学期;技术类科目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时间不得早于高二下学期;艺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考试时间为高三上学期末和下学期的4月份。
  在校期间如有未达到合格要求的合格考试科目,允许其在离校两年内继续参加合格考试。
  6.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时间有何规定?有几次机会?
  2017级学生等级考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6月份夏季高考(统一高考)后进行,其他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等级考试,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同时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等级考试只提供1次考试机会。等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7.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的成绩如何呈现?如何使用?
  合格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春季高考高(专科)专录取的主要依据。
  学生在校期间因未通过合格考试而没有取得毕业证书的,离校2年内可继续参加有关科目合格考试,考试成绩作为核发毕业证书的依据。
  其他考生合格考试科目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可认定为具备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学力,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山东省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学力认定证明》,由各市教育局核发。
  由外省转入的学生,已在外省参加合格考试的科目,由转出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我省审核认定。学生转出到外省,由我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为其出具学业成绩证明。
  8.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成绩如何呈现?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按照等级计分: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在外省取得的等级考试科目成绩无效,需在我省重新参加考试。
  9.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是什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为依据。合格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等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和选修1(2018级以后称为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
  合格考试的目的在于坚持基础性,检测全体高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级考试的目的则是突出选择性,在强化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凸显不同高中生在学业修习上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特长,促进个性发展。
  10.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9科如何组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9个学科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与现行学业水平考试基本相同,均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9个学科的试卷分值均为100分,60分为合格。语文学科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他8个学科均为90分钟。
11.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如何组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与现行学业水平考试基本相同,采用机考方式,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分值为100分,60分为合格。考试时间为40分钟。
  通用技术: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分基础知识测试和技术实践能力评定两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测试部分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采用机考方式,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学生首次基础知识测试安排在普通高中二年级下学期。
  技术实践能力评定部分由学校根据办学实际,自主制定实施方案,报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在课程开设前向学生、家长公布并在模块修习结束后由市县统一组织,学校具体实施。一般结合学分认定,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主要考核学生上课出勤、团队合作、技术实践方案制定、图样表达、模型(实物)制作、技术试验、产品评价等方面情况,每个学生修习完必修模块应上交1件技术作品,相关材料及作品作为技术实践能力认定的主要依据。
  基础知识测试和技术实践能力评定两项都合格,通用技术学科成绩方为合格。
  12.体育与健康如何组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高中体育与健康科目学业水平考试,采用“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方式进行。运动参与和体质健康测试为过程性评价,时间为高一、高二学年和高三上学期,具体评价时间可根据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确定。运动技能测试时间由学校自主确定,在高三上学期末完成。
  运动参与。高中学校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及课外体育锻炼考核办法,在每学期末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出勤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课间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等进行评定或考核打分。
  体质健康测试。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部署,在每学年上学期,采用统一的测试设备、统一的测试软件,通过集中测试、集中体检或体质达标运动会等方式,由学校或第三方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测试。
  运动技能测试。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规定,由学校对学生在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中自主选择一项运动技能进行测试。
  体质健康测试和运动技能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可参加补考。其中,体质健康测试补考应在本学年内完成。
  在高中阶段,参加县级教育、体育部门举办的运动会和单项比赛,获得个人、团体项目前六名的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教育、体育部门和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山东省学生体育协会举办的运动会和单项比赛的学生;获得三级运动员及以上等级证书的学生,均可给予免测专项运动技能。
  因特殊情况暂不能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的学生,可申请缓试,缓试应在考试结束1个月内进行。
  因病(或残疾)不能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的学生,持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或残联颁发的残疾人证明)和学校证明,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办理申请免试手续,经核准后方可免试。免试分为全免和半免两种。经医疗单位证明,各考试项目均无法参加的学生,可以申请全免,全免考生成绩按合格等级计算;经医疗单位证明,无法参加部分项目考试的考生,可申请半免,半免考生免试项目成绩按合格等级计算,非免试项目成绩按实际考试成绩计算。学校应在考试前将享受免试的学生名单在校内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免试考生的证明材料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记录,原始材料存档备查。
  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全部合格,体育与健康科目方为合格。
  13.艺术如何组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艺术科目合格考试采用“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时间为高一、高二学年和高三上学期,具体评价时间可根据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确定。专项测试时间由学校自主确定,在高三上学期末完成。
  过程性评价。学校在每学期末以艺术素质测评的方式,对学生的音乐、美术课程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及参与美育实践活动的经历等予以评定。过程性评价成绩为各学期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平均值。
  专项测试。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制定方案,学校组织实施。测试形式应当多样化。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分别在音乐、美术课程修习的模块中自主选择1个模块进行测试。音乐科目包括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美术科目包括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个系列。测试内容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在艺术鉴赏和艺术表现(表演)方面的能力和特长。
  过程性评价和专项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可参加补考。其中,过程性评价补考时间应在本学期内完成。对因病、残不能参加音乐、美术专项测试的考生,可视病、残程度,申请免考或缓考。免考限声带、听力、视力、语言障碍等。申请免考的考生须持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就医病历)或残联颁发的残疾人证明,经学校同意并加盖公章后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与审批。特长免考政策由各市自行制定。
  音乐、美术科目的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皆为合格,音乐、美术科目方为合格。
  14.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价哪些内容?按照什么程序记录?
  综合素质评价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事实,对学生学业修习状况、核心素养和日常行为表现的系统评价,旨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评价内容主要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记录程序依次为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上传确认、形成档案、查询。
  15.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的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哪些内容?
  思想品德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日常操行、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
  16.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的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哪些内容?
  学业水平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国家课程(必修和选修)的修习情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校本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17.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的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哪些内容?
  身心健康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完成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18.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的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哪些内容?
  艺术素养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基于学生对艺术课程的修习,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素养和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19.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的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哪些内容?
  社会实践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基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修习,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20. 学生、学校和家长该怎样做好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方面:要爱党爱国、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认真学习国家课程所包含的各个学科,特别注意自己的优势学科的拓展学习;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积极参加艺术活动,提高自己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形成一定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学校方面:要统筹校内外资源,加大经费投入,配备必要设施设备,积极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为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条件保障;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学生、社会宣传课程改革及招生考试改革的有关政策和育人理念,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家长方面:要引导学生学好各类课程,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积极配合学校,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协助学校更好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21.怎样记录综合素质评价各项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项内容,主要由学生个人和学校写实记录。即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实事求是地记录能够体现自身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典型事实材料,并及时整理完善,做到活动记录、事实材料真实,有据可查;学校如实记录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
  学校在学生高一入学时,指导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档案,使用省教育厅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http://www.sdei.edu.cn/)进行综合素质电子档案管理。
  22.怎样用省级平台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材料?
  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按照学期填报,从开学到学期末为数据收集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伴随式收集能够体现自己综合素质发展的具体事例、活动材料等,并及时在管理系统学生空间中记录、遴选、整理、排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校提交,学生申请入档材料及其他信息经学校统一确认、公示、上报后,形成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公示期不少于5天。学生6个学期评价材料,按照学生及学校确认的顺序汇总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一般每年3月1日、8月1日零时为系统数据上传截止日期,高三下学期系统数据上传截止日期为5月1日零时,具体时间以管理平台通知为准。
  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自动从学业水平考试系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等系统提取学生综合评价所需数据,无须学生、学校重复上报。
  23.怎样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材料?
  高中学校要通过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引导学生在记录成长事实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提升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长的快乐;通过展示综合素质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对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
  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要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重要参考。高等学校应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时,高等学校应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作为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的依据。
  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依据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材料形成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并在考生录取总成绩中占一定比重。
  24.如何保障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规范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定期组织培训、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校长和教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能力。加强督导,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是建立信息平台。省教育厅负责建立山东省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为高中学校记录评价信息、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使用提供服务。
  三是实施常态管理。高中学校要成立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学校党团、学生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密切协作。要明确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制定具体评价方案及实施细则,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纳入高一年级学生入校教育内容。要结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严禁搞集中突击。
  四是建立健全诚信机制。高中学校要建立健全个人诚信承诺制度、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监督。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内容存有异议的,可向学校举报或申诉,学校要对所反映内容重新进行审核认定。学校要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认真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给举报人或申诉人。
  25.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何检查措施和惩戒措施?
  一是严禁弄虚作假。各高中学校要做好信息收集和记录工作,凡是由学生提供或填报的数据,原始材料由学生本人签字确认;由学校或教师集中填报的数据,原始材料由填报人和学校审核人签字确认;管理系统记录实名制登陆帐号登陆信息。签字确认材料由学校存档备查。
  二是建立抽查通报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进行抽查。省教育厅每年抽查学校比例不少于5%,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抽查学校比例不少于25%(每县市区不少于1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所辖学校至少检查一次。抽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高中学校、教师、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四是主动接受监督。省教育厅将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手机客户端,向家长发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等数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6.夏季高考的成绩是怎样构成的?
  夏季高考的总分为750分,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50分,总分450分。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每科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00分,转换为等级分按满分100分计入,等级考试科目总分300分。
  27.与原来相比,2017级学生学习内容有何调整?
  2017级学生学习科目与原来没有区别,依然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规定课程,以及地方或学校开发的课程,仍然使用原来的高中教材。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调整较大,体现在学分上,必修学分由原来116学分减少为现在的88学分,选修学分由原来不低于28学分增加至现在不低于56学分。
  为此,我省依据教育部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在保障现行课程安排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进行必要调整,对2017级学生的课程教学进行三年一贯制的整体设计,制定了《山东省2017级高中学生课程指导意见》,并对全省高一年级各学科教师提前进行了培训,保证课程教学、考试评价改革的有机衔接和平稳过渡。
  28.学分如何认定?毕业要求的修习学分是多少?
  高中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学时的学习并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修Ⅰ课程(2018级以后称为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42学分,选修Ⅱ课程(含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选修Ⅱ模块、专题教育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2018级以后称为选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
  29.普通高中课程有几类?各有什么区别?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I、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全部修习,打好共同基础,促进全面发展。必修模块学习顺序可根据学校教学情况适当调整。
  选修Ⅰ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从中选择相应模块修习,满足学生升学就业基本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选修Ⅱ课程由国家在必修与选修Ⅰ基础上设置的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和地方或学校开发的课程组成,学生按照需要修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特殊需要,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2018级及以后学生,选修Ⅰ课程名称修改为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Ⅱ课程名称修改为选修课程。
  3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2017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实施。考察探究活动6学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研学旅行、野外考察为主,学生至少应完成2个课题或项目。社会服务活动5学分,以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为主,三年不少于25个工作日。职业体验活动4学分,以军训、学生发展指导为主,其中军训1学分、学生发展指导4学分(含选修Ⅱ中的1学分)。党团教育活动1学分。利用课外时间安排活动原则上不超过综合实践活动总时间的三分之一。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18级及以后学生,综合实贱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三部分组成,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由学校统筹规划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共14学分: 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 社会实践6学分,包括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职业体验等; 志愿服务2 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
31.我省2017级学生的课程具体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山东省2017级高中学生课程指导意见》,我省2017级课程设置建议如下,各学校可根据学校实际落实。